初三皇纪
事有不可尽究、物有不可臆言,众人疑之,圣人之所稽也。易有太极,是生两仪。老氏谓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而汤者,遂有天地、权舆之说[1]。夫太极者,太一也,是为太易[2]。列圉冦曰:“有形生于无形[3],天地之初有太易、有太初、有太始、有太素”。太易者,未见气;太初者,气之始;太始者,形之始;太素者,质之始。气与形质具而未离曰“浑沦”[4]。视之不见、听之不闻、循之不得,故曰易[5]。易无形埒[6],易变而为一[7],一变而为七,七变而为九[8],九者,究也。九变复而为一[9],一者,形变之始也[10]。清轻而骞者为天,浊重而坠者为地。冲粹而生者为人[11],天地壹縕,万物化醇;男女会精,万物化生,而庶彚繁矣[12]。
虽然治故荒忽,井鱼听近,非所详言。而往昔载谍又类不融正闰、五徳终始之传,乃谓天地之初,有浑敦氏者出为之治[13],继之以天皇氏、地皇氏、人皇氏[14]。在《洞神部》又有所谓初三皇君[15],而以此为中三皇,盖难得而稽,据然既揄之矣。此予之所以旁捜旅摭,纪三灵而复著夫三皇也[16]。
浑敦氏之世,但闻罕漫而不昭晰,有不得而云矣。王充曰:“古之水火,今之水火也;今之声色,後之声色也。鸟兽、草木、人民好恶,以今而见古,由此而知来。千世之前、万嵗之後,无以异也。事可知者,圣贤所共知也;不可知者,虽圣人不能知也,非学者之急”。今一切隔之。
[1]仪,匹也。不曰“二仪”者,二有先後,两无彼此,有相匹之意矣。天一地二者,此先後之言,尔地亦惟一,而云二者,言下已落苐二也。李明之《衡山记》云:“朱符谓火筯,如两仪成,变化不可缺一”,当有识者辨之。有太极,说见《发挥》。
[2]太初之始。
[3]无形,天地之始;有形,万物之母。
[4]混沌也,《河图括地象》云:“易有太极,是生两仪。两仪未分,其气混沌”。
[5]《易内篇》云:“日月相逐为易”,有易彖象及易之名二说,见《发挥》。
[6]大衍之数五十,其用四十有九,则无其一矣。以竒数倍之,为五十而一,无倍是之谓“无形埒”。
[7]北方先有
[8]七,衍数;九,玄数。此河洛自然之用,世莫能名。夫一至七返矣,至九还矣,还返变通之谓也。是所谓易者,岂牵合哉。
[9]始则终,终则始。会九而复元,变九而复贯。易卦自一变至七,为归魂而本宫之气革矣。复二变而返乎本体,是复变为一也。九转之道,亦数之足尔。
[10]天以一而变四,地以一而变四,四有体而一无体。是故天之体数四,而用者三、不用者一;地之体数四,而用者三、不用者一。一者,数之始,而非数也。二二而四,三三而九,以至九九八十一,皆可变以乗,而一不变。百则十也,十则一也,故亦不变。去其一而极于九,皆用其变者也。
[11]此上本《易乾凿度》之文,引见《列子》知此说,则可以究天地之蕴矣。
[12]天地交而万物生也。夫一气之中五行并育,而五行之生各一。其性乾道成男,坤道成女,自是衍之则为十、为百、为千万。如果核既坼,则根生干、干生枝、枝生叶,斯谓三生万物。
[13]即代所谓盘古氏者,神灵一日九变,盖元混之初,陶融造化之主也。《六韬大明》云:“召公对文王曰:‘天道净清,地徳生成,人事安寕。戒之勿忘,忘者不祥。盘古之宗不可动也,动者必凶’”。今贑之会昌有盘古山,本“盘固”名。其湘乡有盘古保,而雩都有盘古祠,盘固之谓也。按《地理坤鉴》云:“龙首人身”,而今成都淮安京兆皆有庙祀,事具徐整《三五厯纪》及《丹壶记》。至唐袁天纲推言之《真源赋》谓元始应世万八千年为一甲子,荆湖南北今以十月十六日为盘古氏生日,以候月之阴晴,云其显化之所宜有以也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广陵有盘古冢庙,殆亦神假者。《录异记》成都之庙有盘古三郎之目,庸俗之妄,馀详《发挥》。
[14]下卷所纪三灵者
[15]详见发挥
[16]诸书说三皇不同:《洞神》既有初三皇君、中三皇君,而以伏羲、女娲、神农为後三皇;《周官》、《大戴礼》、《六韬》、《三畧》、文列《庄子》、不韦《春秋》有三皇之说,而刘恕以为孔门未有明文。孔安国曰:“伏羲、神农、黄帝之书,谓之《三坟》”,世遂以伏羲、神农、黄帝为之三皇,斯得正矣。至郑康成注《书中候勑省图》乃依《春秋运斗枢》绌黄帝而益以女娲,与洞神之说合。然《白虎通义》乃无女娲而有祝融,《甄曜度》与《梁武帝祠象碑》则又易以遂人,盖出宗均《援神契》注与谯周之《史考》。纷纭不一,故王符云:“闻古有天皇、地皇、人皇,以或及此,亦不敢明”。至唐天寳七载始诏,以时致祭天皇氏、地皇氏、人皇氏于京城内。而王璵建言,唐家仙系所宜崇表福区,请度昭福,作天华上宫及灵台大地娑父祠。于是立三皇道君、太古天皇、中古伏羲女娲等堂,是则太古天皇外复别立三皇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