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地 区 年 代
 | 中  国 | 世  界 | 
  
	| 前57年 宣帝五凤元年
 |  | 朝鲜半岛南斯户之部拥立赫居士为王,国号“徐罗伐” | 
  
	| 前49年 汉元帝黄龙元年
 | 汉元帝刘奭即位 | 克娄巴特拉与兄弟托勒密十二世共同执政埃及,克娄巴特拉被其兄弟放逐。 恺撒成为罗马独裁者
 | 
  
	| 前47年 元帝初元二年
 |  | 恺撒征服埃及,立克娄巴特拉及其兄弟托勒密十三世共同统治埃及 | 
  
	| 前43年 初元六年
 |  | 屋大维成为恺撒的继嗣者。安敦尼、屋大维和雷必达结成“后三巨头同盟”。 | 
  
	| 前37年 元帝建昭二年
 |  | 安敦尼率军进攻帕提亚,大败而归 朝鲜扶余王子朱蒙建高句丽国
 | 
  
	| 前33年 元帝竟宁元年
 | 呼韩邪单于朝汉,求为汉婿。元帝嫁王昭君于单于。单于归王庭。改元竟宁以志 |  | 
  
	| 前29年 汉成帝建始四年
 |  | 屋大维击败安敦尼,吞并埃及,独揽罗马大权。自公元235年起,首次关闭杰纳斯神殿之门,象征帝国再次获得和平 | 
  
	| 前27年 成帝河平二年
 |  | 屋大维被尊为“奥古斯都”,军政大权集于“元首一人”,罗马共和国结束 | 
  
	| 前18年 成帝鸿嘉三年
 |  | 高句丽王子温祚率兵南迁,入马韩之地,建白济国 | 
  
	| 前12年 成帝永始五年
 |  | 罗马高卢总督德鲁苏开始东征,征服所有莱茵河与易北河之间的日尔曼部落 | 
  
	| 公元1年 汉平帝元始元年
 | 王莽受赐“安汉公” | 西方历史学家以本年为耶苏(基督)诞生之年。公元纪年以本年为元年 | 
  
	| 4年 元始四年
 |  | 提比略率罗马军队出征易北河与多瑙河流域的日尔曼人,至公元6年止 | 
  
	| 8年(—23年) 王莽居摄三年
 | 十二月,王莽即皇帝位,改国号“新”。23年,王莽兵败被杀 |  | 
  
	| 14年 新皇帝天凤元年
 |  | 屋大维去世,养子提比略继为奥古斯都,罗马帝国朱里亚·克劳狄王朝建立 | 
  
	| 25年(—220年) 汉光武帝建武元年
 | 刘秀在鄗南(今河南柏乡)称皇帝,改元建武,是为汉光武帝。东汉王朝建立。定都洛阳 |  | 
  
	| 26年 建武二年
 |  | 高句丽大武神灭盖马国,勾茶国降 | 
  
	| 37年 建武十三年
 | 光武帝封功臣,收兵权 | 罗马皇帝提比略去世,其侄孙盖乌斯·恺撒继位,在位七年被杀 | 
  
	| 43年 建武十九年
 |  | 罗马将军普劳提乌斯率五万大军侵入不列颠,皇帝克劳狄亲赴不列颠受降。同年,毛里塔尼亚被罗马兼并 | 
  
	| 50年 建武二十六年
 |  | 印度王子混填成为扶南(今柬埔寨前身)王 | 
  
	| 51年 建武二十七年
 |  | 帕提亚国王倭罗吉苏一世即位,立其弟为亚美尼亚王,亚美尼亚安息王朝建立 | 
  
	| 52年 建武二十八年
 |  | 大月氏之贵霜翎侯丘就却,统一大月氏五翎侯,建贵霜帝国 | 
  
	| 57年 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
 | 日本九州北部倭奴国(今福冈市附近)遣使朝贡,光武帝赐与“汉倭奴国”之印 光武帝卒,太子刘庄即位,是为汉明帝
 |  | 
  
	| 61年 汉明帝永平四年
 |  | 不列颠伊森尼部女王鲍狄卡发动起义,反抗罗马,终为罗马击败,鲍狄卡战死 | 
  
	| 64年 永平七年
 |  | 罗马城大火,全城焚毁殆尽。皇帝尼禄捕杀“嫌疑犯”,乘机迫害基督教徒 | 
  
	| 68年 永平十一年
 |  | 尼禄自杀身亡,克劳狄王朝终结。次年,韦帕芗夺取帝位,建立弗拉维王朝 | 
  
	| 77年 汉章帝建初二年
 |  | 罗马驻不列颠总督阿格利可拉扩大对不列颠的征服,罗马势力扩大到英格兰 帕提亚国王倭罗吉苏一世去世,帕提亚分裂为数国,战争常起,国势益衰
 | 
  
	| 79年 建初四年
 |  | 罗马维苏威火山爆发,庞培城和赫尔库南奴姆城,被淹没于火山灰烬中。 | 
  
	| 89年 汉和帝永元元年
 | 窦宪大破北匈奴,追出塞外3000多里,登燕然山(今蒙古国杭爱山)勒石记攻 | 罗马皇帝图密善亲征波希米亚,被马科曼人、魁代人击败 | 
  
	| 96年 永元八年
 |  | 罗马皇帝图密善遇刺身亡,元老院拥立涅尔瓦为皇帝,安敦尼王朝开始 | 
  
	| 97年 永元九年
 | 西域都护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(罗马)等国,甘英行至条支(今伊拉克境内),因大海所阻,于是归国 |  | 
  
	| 101年 永元十三年
 |  | 罗马皇帝图拉真对多瑙河下游的达西亚人发动第一次战争,第二年获胜 | 
  
	| 107年 汉安帝永初元年
 | 撤除西域都护府 | 日本伊都国(九州北部)等向东汉献生口(即奴隶)160余人 | 
  
	| 113年 永初七年
 |  | 罗马再次对帕提亚宣战。先后占领亚美尼亚和美索不达米亚。116年,图拉真亲率舰队占领帕提亚首都泰西封 | 
  
	| 125年 安帝延光四年
 |  | 靺鞨兵侵新罗北境,大肆杀掠。百济派兵支援,靺鞨退兵。后靺鞨又数次入侵 | 
  
	| 132年 汉顺帝阳嘉元年
 |  | 西门领导犹太人起义,反抗罗马,被镇压。犹太人离开巴勒斯坦,流落各方 | 
  
	| 137年 顺帝永和二年
 | 汉日南郡人区连起兵,攻克象林县城(越南中部)建林邑国 |  | 
  
	| 166年 汉桓帝延熹九年
 |  | 罗马东征士兵自中东将鼠疫带回国内,流行两年,死亡人数极多 罗马皇帝安敦尼生前所派使者从海路到达中国。罗马与中国第一次直接联系
 | 
  
	| 167年 桓帝永康元年
 | 汉朝发生“党锢之祸” 桓帝卒,窦太后立解渎亭侯刘宏,是为汉灵帝
 | 马科曼等日尔曼部落突破多瑙河防线,侵入罗马边境。亚洲部族撒马底人自黑海沿岸侵入罗马边境 百济入侵新罗,被新罗击退。以后,百济多次侵犯新罗,两国间长期战争不止
 日本九州岛的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立
 | 
  
	| 178年 汉灵帝熹平七年
 | 汉灵帝开西邸卖官 | 马科曼人再度侵犯罗马边境,马克·奥里略与子科摩达斯率军征讨。180年,皇帝病死,帝国形势趋于紧张 | 
  
	| 184年 灵帝中平元年
 | 发生“黄巾起义” |  | 
  
	| 193年 汉献帝初平四年
 |  | 罗马经过一段混乱时期,塞维鲁被拥立为皇帝。塞维鲁王朝建立 | 
  
	| 196年 献帝建安元年
 | 献帝逃还洛阳,曹操迎献帝至许昌,从此,曹操“协天子以令诸侯” |  | 
  
	| 201年 建安六年
 |  | 大将范蔓被国人共举为扶南国王。范蔓大肆兼并,辟地甚广,自号扶南大王 | 
  
	| 208年 建安十三年
 | 发生“赤壁之战” | 罗马皇帝塞维鲁亲征不列颠,5万罗马士兵死于瘟疫。211年,皇帝本人战死 | 
  
	| 213年 建安十八年
 | 曹操受封魏公,以冀州10郡为魏国 | 阿雷曼人和哥特人分别侵入罗马南日尔曼及多瑙河下游地区,罗马皇帝卡拉卡拉统军反击,次年获胜 | 
  
	| 216年 建安二十一年
 | 曹操进爵为魏王 | 亚美尼亚归并于罗马帝国 帕提亚王阿塔巴那斯击败罗马进攻,罗马许诺每年赔款5000得那,始订和约
 | 
  
	| 217年 建安二十二年
 | 中原疫病流行 | 罗马皇帝卡拉卡拉为近卫军长官马克里努斯所杀。经过混战,叙利亚总督巴西亚努斯成为皇帝 | 
  
	| 220年(—265年) 魏文帝黄初元年
 | 正月,曹操卒,子曹丕继位为魏王 十月,曹丕废汉献帝,称帝,国号魏。
 |  | 
  
	| 221年(—263年) 黄初二年
 | 四月,刘备在成都称帝,国号汉,史称蜀汉 |  | 
  
	| 227年 魏明帝太和元年
 | 三月,诸葛亮上《出师表》,率军北驻汉中,准备北伐攻魏 | 萨珊王朝阿尔达希尔击败帕提亚王阿塔巴那斯,帕提亚亡国。波斯统归萨珊王朝统治 | 
  
	| 229年(—280年) 太和三年
 | 四月,吴王孙权称帝,是为吴大帝,不久定都建业(今南京市) |  | 
  
	| 235年 明帝青龙三年
 |  | 罗马皇帝亚历山大·塞维鲁为部下所杀,塞维鲁王朝结束 | 
  
	| 241年 魏齐王正始二年
 |  | 波斯国王沙普尔一世入侵美索不达米亚、叙利亚及安条克,旋为罗马军所败 法兰克人侵入罗马高卢(另说240年),法兰克人的名称开始见于历史
 | 
  
	| 249年 正始十年
 | 司马懿发动“高平陵事变”,杀曹爽、何宴等,司马氏至此专权魏国 | 日本邪马台女王卑弥呼死后,一度男王继位,国人不服,后改立女王壹与 | 
  
	| 259年 魏高贵乡公甘露四年
 |  | 罗马皇帝瓦列里安被波斯俘获,其子盖利恩继为皇帝。高卢驻军起义,波斯图姆斯称帝,建立独立的高卢帝国 | 
  
	| 260年 甘露五年
 | 五月,魏帝曹髦不甘受辱,出讨司马昭,为司马氏党羽杀害。司马昭另立曹奂为帝(元帝) | 罗马帕尔米拉(在叙利亚)统治者奥迭那图斯击败波斯沙普尔一世,占领亚美尼亚、叙利亚等地,建帕尔米拉王国 | 
  
	| 263年 魏元帝景元四年
 | 魏命邓艾、钟会等率军大举攻蜀。十一月,邓艾至成都,后主刘禅投降,蜀汉亡国 | 罗马西西里爆发第三次奴隶起义 | 
  
	| 265年(—316年) 晋武帝泰始元年
 | 十二月,晋王司马炎逼曹奂禅位,自称皇帝,国号晋,为晋武帝。史称西晋 |  | 
  
	| 272年 泰始八年
 |  | 罗马皇帝奥勒良征讨帕尔米拉。第二年,灭帕尔米拉,又灭高卢帝国 | 
  
	| 280年 晋武帝太康元年
 | 晋灭吴,统一全国。时有户2459840,人口16163863 |  | 
  
	| 284年 太康五年
 |  | 戴克里先被拥立为罗马皇帝,进行各项改革,罗马帝国出现复兴 | 
  
	| 285年 太康六年
 |  | 白济遣学者王仁率诸工至日本,并献《论语》等书文,儒学于是传如日本 | 
  
	| 291年 晋惠帝元康元年
 | 惠帝皇后贾南风杀重臣,委任亲党,专擅朝政,“八王之乱”从此开始 |  | 
  
	| 293年 元康三年
 |  | 罗马实行四帝共治制,包括戴克里先、马克西米安、加列里、君士坦 | 
  
	| 297年 元康七年
 |  | 波斯军为罗马人击败,几乎全军覆没,被迫与罗马媾和 | 
  
	| 312年 晋怀帝永嘉六年
 |  | 不列颠统治者君士坦丁进入意大利,杀死罗马城中皇帝,成为真正的罗马皇帝 | 
  
	| 313年 晋愍帝建兴元年
 | 匈奴王刘聪杀怀帝君臣,四月,秦王司马业在长安即皇帝位,是为愍帝。316年,刘曜围攻长安,晋愍帝出降,西晋灭亡 | 君士坦丁与莱西尼阿在米兰联合发表宗教宽容敕令(即米兰敕令),规定基督教同其它宗教具有同等权利。二人分别统治帝国的西部和东部 | 
  
	| 317年(—420年)① 晋元帝隆武元年
 | 三月,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称晋王,次年称帝,是为晋元帝,东晋自此始。 同时,中国北方已进入十六国时期
 |  | 
  
	| 320年 晋元帝大兴三年
 | 祖逖北伐,破后赵兵,黄河以南多复归于晋 | 旃陀罗·笈多一世(亦称月护王)创笈多王朝,统治北印度 | 
  
	| 323年 晋明帝太宁元年
 |  | 君士坦丁再败莱西尼阿于亚得里亚堡,君士坦丁成为罗马唯一统治者 | 
  
	| 337年 晋成帝咸康三年
 |  | 君士坦丁卒,三子相争,分土而治。 罗马抗议波斯镇压基督教徒,沙普尔二世以此为借口,挑起与罗马的战争
 | 
  
	| 348年 晋穆帝永和四年
 |  | 波斯王沙普尔二世在美索不达米亚辛卡拉城大败君士坦都二世 | 
  
	| 353年 永和九年
 |  | 君士坦都二世统一罗马 | 
  
	| 360年 晋穆帝升平四年
 |  | 罗马高卢驻军叛乱,宣布朱里安为皇帝 王沙普尔二世攻克辛卡拉城,君士坦都二世反公失败,361年病故
 | 
  
	| 364年 晋哀帝兴宁元年
 |  | 罗马击败波斯,并与之讲和,但朱里安阵亡,罗马陷入夺帝纷争 | 
  
	| 371年 晋简文帝咸安元年
 | 桓温废晋帝海西公,另立司马昱为简文帝 | 高句丽入侵百济失败。百济军进围平壤,故国厚王战死 王沙普尔二世开始第三次与罗马战争
 | 
  
	| 374年 晋孝武帝宁康二年
 |  | 匈奴西渡顿河,侵入东哥特境内。东哥特王哈曼里克率部与阿雷曼人合兵抵抗,失败自杀 | 
  
	| 377年 孝武帝太元二年
 |  | 西哥特人多次击败罗马军队。匈奴人、阿兰人接踵而至,劫掠东部各省 | 
  
	| 380年 太元五年
 |  | 印度旃陀罗·笈多二世(超日王)即位,其在位35年间,笈多王朝进入全盛期 | 
  
	| 383年 太元八年
 | 苻坚亲率大军南下攻晋。战于淝水,晋以少胜多,苻坚大败而归 |  | 
  
	| 386年—(534年) 太元十一年
 | 拓跋珪建魏,史称北魏。中国开始进入南北朝时期(南朝420—589北朝386—581) |  | 
  
	| 394年 太元十九年
 |  | 罗马东帝狄奥多西一世杀西帝优几尼阿斯及高卢总督,帝国暂时复归统一 | 
  
	| 395年 太元二十年
 |  | 狄奥多西一世卒,遗命长子阿卡狄为东罗马皇帝,次子荷诺里为西罗马皇帝,罗马帝国遂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| 
  
	| 399年 晋安帝隆安三年
 | 法显出发西行,往天竺求经 | 东罗马小亚弗吉尼亚省爆发奴隶、隶农蛮族雇佣军起义 | 
  
	| 402年 晋安帝元兴元年
 | 桓玄攻入建康,执掌朝政,废司马道子、杀司马元显,改元大亨 | 西罗马大将斯提里克率军驱逐入侵意大利的西哥特王阿拉里克,但授予军衔,西罗马政治中心移到拉文那 | 
  
	| 403年 元兴二年
 | 桓玄谋逆,挟持安帝至江陵,不久被杀,405年,晋将刘裕平叛,迎帝归建康 |  | 
  
	| 407年 晋安帝义熙三年
 | 匈奴首领赫连勃勃建夏国 | 不列颠驻军拥立君士坦丁,他率驻军至高卢争帝位,结束罗马对不列颠的占领 | 
  
	| 408年 义熙四年
 |  | 荷诺里听信谗言,杀大将斯提里克。巴高达运动重新高涨,波及高卢全境 西哥特王阿拉里克率部围攻罗马城,得到大量赎金,方才解围
 匈奴乌尔丁率众侵扰色雷斯,遭东罗马袭击,大败而归
 | 
  
	| 418年 义熙十四年
 | 赫连勃勃攻入晋已收复之长安,称帝 晋相国刘裕杀晋安帝,立恭帝,进封宋王
 | 荷诺里为酬谢西哥特人肃清西班牙境内蛮族,赐予土鲁斯等城及西班牙大部 | 
  
	| 420年—(479年) 晋恭帝元熙二年
 | 六月,恭帝禅位,东晋亡。刘裕称帝,国号宋,为宋武帝,史称刘宋,南朝自此始 | 波斯新王严禁基督教,基督徒逃如拜占廷,请求保护,波斯与拜占廷开战 | 
  
	| 425年② 宋文帝元嘉二年
 | 北魏兵五路攻击柔然,柔然败走漠北。427年,北魏又开始攻夏 | 拜占廷皇帝狄奥多西二世派兵杀西罗马皇帝约翰,立瓦伦丁尼安为帝,称瓦伦丁尼安三世 | 
  
	| 427年 元嘉三年
 |  | 拜占廷为平息匈奴对边境的骚扰,开始每年纳贡黄金350镑 | 
  
	| 428年 元嘉五年
 | 师子国(斯里兰卡)、天竺国(印度)分别派使来宋朝贡献方物 |  | 
  
	| 429年 元嘉六年
 |  | 汪达尔王该萨利克率军8万渡过直布罗陀海峡,侵入北非 | 
  
	| 432年 元嘉九年
 |  | 不列颠传教士帕特里克赴爱尔兰传教,该岛开始进入文明社会 | 
  
	| 437年 元嘉十四年
 |  | 阿伊喜阿斯复任帝国执政官,因瓦伦丁尼安三世荒淫庸懦,大权渐入其手 | 
  
	| 439年 元嘉十六年
 | 北魏军攻占姑臧,北凉灭亡,历史上的十六国时期至此结束 | 汪达尔王该萨利克贡献西罗马北非首府迦太基,建立汪达尔王国 | 
  
	| 443年 元嘉二十年
 |  | 勃艮第王在罗尼河与索恩河流域建立勃艮第王国 | 
  
	| 446年 元嘉二十三年
 | 北魏禁佛教,诛沙门,毁经像 | 因林邑犯边,宋交州刺使檀和之领兵进讨,占领林邑京城荣轿 | 
  
	| 449年 元嘉二十六年
 | 北魏重创柔然,柔然无力再犯北魏边境 | 日耳曼族盎格鲁·萨克森人、朱特人开始侵入不列颠,此后在东南部逐渐建立7个王国 | 
  
	| 450年 元嘉二十七年
 | 宋伐北魏,北魏大战宋军,直至瓜步,建康震动。次年北撤,所经之地,尽成赤地 | 拜占廷皇帝狄奥多西二世去世,妹夫马尔兴继位,练兵固边以御匈奴,边境安宁 瓦伦丁尼安三世之妹荷诺里阿斯欲夺帝位,许以身嫁,招匈奴王阿提拉来罗马,交战多年,终议和
 | 
  
	| 454年 宋孝武帝孝建元年
 |  | 瓦伦丁尼安三世杀阿伊喜阿斯 匈奴王阿提拉去年去世,长子伊拉科与东哥特人、哲彼提人大战于尼德河畔时战死。匈奴帝国瓦解
 | 
  
	| 455年 孝建二年
 |  | 瓦伦丁尼安三世为阿伊喜阿斯亲兵所杀,狄奥多西王朝覆灭,西罗马政权由军人掌控 | 
  
	| 456年 孝建三年
 |  | 日耳曼人里齐麦尔推翻皇帝阿维托,次年另立新帝,西罗马政权落入蛮族之手 日本雄略天皇即位,天皇名号自此始
 | 
  
	| 457年 宋孝武帝大明元年
 |  | 拜占廷皇帝马尔兴去世,利奥称帝,称利奥一世。色雷斯王朝开始 | 
  
	| 459年 大明三年
 |  | 波斯王子腓鲁兹得嚈哒人援助,杀弟自立 | 
  
	| 466年 宋明帝泰始二年
 | 魏太后冯氏杀丞相乙浑,临朝称制 | 西哥特王攸利克即位,编撰日耳曼人最古法典《攸利克法典》 | 
  
	| 475年 宋后废帝元徽三年
 |  | 高句丽长寿王破百济京城汉山,杀盖卤王 西罗马总司令俄勒斯提斯逐尼波斯,立自己的儿子罗慕路·奥古斯都为帝,自掌大权
 | 
  
	| 476年 元徽四年
 |  | 日耳曼雇佣军军官奥多亚克发动政变,自立为王,建立奥多亚克王国 | 
  
	| 477年 宋顺帝升明元年
 | 萧道成拥立刘准为帝,专掌朝政 | 萨克森人一部于不列颠东南沿海登陆,建苏塞克斯(南萨克森)王国 | 
  
	| 479年(—502年) 齐高帝建元元年
 | 萧道成废杀宋顺帝,自称皇帝,国号齐,是为齐高帝 |  | 
  
	| 480年 建元二年
 |  | 勃艮第国王贡多巴德约于本年登位,他在位期间(480—516),王国进入全盛期 | 
  
	| 483年 齐武帝永明元年
 |  | 腓鲁兹攻嚈哒不克、身亡,其弟继位,与之讲和。波斯准许亚美尼亚人信奉基督教 拜占廷与东哥特之战结束,东哥特人自此以非正规军身份定居于麦西亚省
 腓力克斯三世任罗马教皇,君士坦丁堡大主教阿开喜阿斯宣布将其驱逐出教
 | 
  
	| 486年 永明四年
 |  | 法兰克王克洛维击败罗马,定都苏瓦桑后迁巴黎,在高卢北部建法兰克王国,创墨洛温王朝 | 
  
	| 491年 永明九年
 |  | 波斯袄教僧侣马资达克发起了大规模农民起义——马资达克起义 | 
  
	| 492年 永明十年
 |  | 吉拉修一世登罗马教皇位,提出教会权力高于世俗帝王权力说 | 
  
	| 493年 永明十一年
 | 北魏孝文帝从平城(大同)迁都洛阳 齐武帝卒,郁林王萧昭业继位
 | 东哥特王狄奥多里克攻灭奥多亚克王国,统一意大利半岛,正式建东哥特王国 | 
  
	| 498年 齐明帝建武五年
 | 明帝萧鸾尽杀高帝、武帝子孙十王。七月卒,子立,即东昏侯 | 波斯王库瓦德一世因接受马资达克派教义被黜,501年复位,严禁马资达克教派 | 
  
	| 499年 齐东昏侯永元元年
 | 齐北伐,北魏孝文帝亲征,大胜,归途中病死 | 来自南俄平原的保加尔人,即后保加利亚人,侵占拜占廷色雷斯 | 
  
	| 500年 齐永元二年
 |  | 此至八世纪末,为爱尔兰寺院制度最盛行时代 嚈哒国王陶拉纳征服印度玛尔瓦地区。大族王建奢羯罗城,统治北印度地区
 | 
  
	| 502年(—557年) 梁武帝天监元年
 | 齐和帝萧宝融下诏禅位,萧衍在健康称帝,国号梁,是为梁武帝 | 拜占廷皇帝阿那斯塔希一世与波斯开战 色雷斯、巴尔干半岛爆发“斯卡马尔”起义
 | 
  
	| 503年 天监二年
 | 扶南王遣使朝于梁。僧曼陀罗入梁。509年,林邑王遣使朝于梁受封威南将军、林邑王 | 新罗始定国号为“新罗”,国主正式称王 | 
  
	| 507年 天监六年
 | 范缜《神灭论》成书 | 法兰克王克洛维击败西哥特军,次年击败里普阿勒(河滨)法兰克人,统一两支法兰克人,不久迁都巴黎 拜占廷筑色雷斯长城以御东哥特人
 | 
  
	| 512年 天监十一年
 |  | 日本割让任那四县予百济 | 
  
	| 518年 天监十七年
 |  | 拜占廷大将查士丁即位,称“查士丁一世”。查士丁尼王朝的统治开始 | 
  
	| 523年 梁武帝普通四年
 | 北魏发生六镇起义。526年,北镇流民在葛荣率领下起义,建国号齐 | 汪达尔新王希尔得里克崇信罗马基督教,正统教派在北非复兴 | 
  
	| 525年 普通六年
 | 北魏元叉被杀,胡太后再次临朝 | 埃塞俄比亚攻占阿拉伯也门地区 | 
  
	| 528年 梁武帝大通二年
 | 发生“河阴之变” | 新罗圣王皈依佛教,佛教渐兴 日本始于陵前作石人石马
 拜占廷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宣布取消阿利乌斯教派、犹太教和一切异教
 | 
  
	| 529年 大通三年
 | 梁武帝再次舍身同泰寺,设四部无遮大会,宣讲《涅槃经》。群臣以一亿万钱赎回 | 《本尼狄克法规》制定完成 波斯马资达克起义骨干被诱杀,起义失败
 | 
  
	| 531年 梁武帝中大通三年
 | 晋州刺史高欢起兵讨伐尔朱氏,拥立安定王元郎为帝,高欢自任丞相 | 科斯洛埃斯一世继位为波斯王,他在位期间(531—579),萨珊王朝进入全盛时期 | 
  
	| 532年 中大通三年
 | 高欢废安定王,立元修为帝,是为北魏孝武帝 | 耶稣诞生之年此时被倡议做为纪元之始 印度曼达索尼君主耶输达曼联合被印度各邦,击败嚈哒大族王
 | 
  
	| 534年 中大通六年
 | 高欢进兵洛阳,孝武帝逃至长安依附宇文泰。高欢立元善见为帝,迁都邺城,史称东魏(534—550) | 法兰克兼并勃艮第王国 汪达尔国王赫利默向拜占廷大将贝利撒留投降,汪达尔王国灭亡。北非、撒丁尼亚、科西嘉及地中海诸岛皆为拜占廷所有。后贝利撒留有挥师进攻意大利,降伏东哥特,东哥特于553年灭亡
 | 
  
	| 535年 梁武帝大同元年
 | 魏文帝元宝炬在长安即位,史称其国为西魏 |  | 
  
	| 538年 大同四年
 |  | 百济迁都泗纰,并改国号为南扶余 | 
  
	| 542年 大同八年
 |  | 新罗开始修撰国史 黑死病流行君士坦丁堡及拜占廷帝国其他地区
 | 
  
	| 547年 梁武帝中大同二年
 | 东魏侯景先以河南之地降西魏,继又降梁,梁武帝封其为河南王 | 盎格鲁酋长爱达在英格兰建伯尼希亚王国 | 
  
	| 549年 梁武帝太清三年
 | 侯景攻陷台城,梁武帝被幽禁而死,在为47年,侯景立皇太子萧纲为帝,即梁简文帝 | 法兰克在奥尔良召开宗教会议,正式承认法兰克国王有任命主教之权 | 
  
	| 550年 梁简文帝大宝元年
 | 东魏丞相、齐王高洋废孝静帝自立,国号齐,史称北齐(550—577) |  | 
  
	| 552年 梁元帝承圣元年
 | 湘东王萧绎部将陈霸先、王僧辩打败侯景,萧绎遂在江陵称帝,是为梁元帝。 | 百济献金铜释迦佛像及佛经至日本,佛教开始流入日本 拜占廷皇帝派人从中国偷运蚕卵回君士坦丁堡,为西方养蚕之始
 | 
  
	| 554年 承圣三年
 | 西魏军攻江陵,梁元帝令焚古今图书14万卷,后被俘杀。西魏另立萧詧为傀儡 | 贝利撒留远征西哥特,占领伊比利亚半岛东南部,置行省,建首府于科尔多瓦 拜占廷大将那尔瞿斯歼灭入侵意大利的法兰克人,拜占廷占有全部意大利
 | 
  
	| 557年 陈武帝永定元年
 | 正月,西魏权臣宇文觉受禅称天王,建国号周,史称北周(557—581) 梁大将陈霸先受禅称帝,国号陈,是为陈武帝(557—589)
 |  | 
  
	| 560年 陈文帝天嘉元年
 |  | 英国盎格鲁人在英格兰南部建德伊勒王国 | 
  
	| 563年 天嘉四年
 |  | 波斯与突厥联合入侵嚈哒,历时五年,嚈哒终于灭亡 | 
  
	| 565年 天嘉六年
 |  | 伦巴德人得到来自南俄草原的阿瓦尔人援助灭哲彼提(日尔曼人一支)王国,阿瓦尔人从此定居于达西亚 僧侣科拉姆巴赴英格兰传教,皮克特王皈依基督教,皮克特人开始与基督教文化接触
 | 
  
	| 571年 陈宣帝太建三年
 |  | 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诞生于麦加 英国西萨克森人建东盎格鲁王国
 伦巴德王阿尔波因攻占巴威亚,于此建都
 | 
  
	| 576年 太建八年
 |  | 拜占廷与波斯战于美利地亚,获胜。拜占廷势力扩展至里海。拜波之间战火连年不断 波斯将埃塞俄比亚人从阿拉伯南部逐走,也门成为波斯行省
 | 
  
	| 577年 太建九年
 | 北周灭北齐,统一北方 周武帝再次宣布灭佛
 | 10万斯拉夫人渡多瑙河,侵入色雷斯,自此成为巴尔干地区主要居民 | 
  
	| 579年 太建十一年
 |  | 意大利人逐渐使用意大利语代替拉丁语。同时西班牙逐渐使用拉丁语代替哥特语 | 
  
	| 581年(—618年) 隋文帝开皇元年③
 | 北周相国杨坚废帝自立,周亡,建国号隋,是为隋文帝。 | 拜占廷大将摩里斯在君士坦提拉大败波斯军。次年,摩里斯继提比略二世为皇帝 | 
  
	| 584年 开皇四年
 | 隋开凿广通渠,自大兴城至潼关,长300余里,引渭水以便漕运 | 不列颠岛上的麦西亚王国建立 | 
  
	| 587年 开皇七年
 |  | 日本欲奉佛的用明天皇卒,苏我马子杀反对奉佛的物部氏,拥立信佛的崇峻天皇。从此,苏我氏专擅朝政 | 
  
	| 588年 开皇八年
 |  | 英格兰伯尼希亚与德伊勒盎格鲁人王国合并为诺森布里亚王国 | 
  
	| 589年 开皇九年
 | 隋灭陈,统一全国 |  | 
  
	| 590年 开皇十年
 |  | 英格兰肯特王阿忒尔伯特成为埃塞克斯、东盎格鲁及恒伯特河以南萨克森人之共主 格里哥利一世即教皇位,从此确立教皇权威
 | 
  
	| 591年 开皇十一年
 |  | 波斯废王科斯洛埃斯二世得拜占廷帮助回国复位,割亚美尼亚大部地区予拜占廷 | 
  
	| 597年 开皇十七年
 |  | 奥古斯丁赴英传教,肯特王阿忒尔伯特率众受洗礼入教。奥古斯丁被任命为第一任英格兰大主教,驻坎特伯雷 | 
  
	| 603年 隋文帝仁寿元年
 |  | 日本圣德太子领导制订朝礼 波斯与拜占廷又开始长达20年的战争
 | 
  
	| 606年 隋炀帝大业二年
 |  | 印度戒日王曷利沙·伐弹那即位,在位40年,统一北印度大部 | 
  
	| 607年 大业三年
 | 隋炀帝派遣朱宽等人入海,到达流求(今台湾省) | 日本遣小野妹子等出使隋朝 | 
  
	| 608年 大业四年
 | 开凿永济渠,引沁水南至黄河,北至涿郡 隋使者至赤土(马六甲),受隆重接待
 |  | 
  
	| 610年 大业五年
 | 开凿江南河,自京口至余杭,长800里。至此,隋大运河全部告竣 | 拜占廷皇帝福卡斯被杀,希拉克略即位,建立希拉克略王朝(610—695) 穆罕默德约于此时开始传布伊斯兰教
 | 
  
	| 611年 大业七年
 | 隋炀帝下诏征讨高句丽,天下骚动,各地纷纷起义,瓦岗军兴起 | 拜占廷在与波斯的战争中不断失败,此后不断丧失领土。616年,西哥特人趁机夺回西班牙被占领土 | 
  
	| 614年 大业十年
 |  | 纽斯特里亚王克罗特尔二世在上年统一全法兰克后,成为法兰克国王,并颁布敕令,承认僧俗封建主一切特权 波斯军攻占耶路撒冷,掳城中居民及“圣十字架”(或“真十字架”,相传为耶稣被钉死时所用)至泰西封
 | 
  
	| 618年(—907年) 唐高祖武德元年
 | 唐王李渊在长安称帝,国号唐 各路起义军纷纷来降
 |  | 
  
	| 621年 武德四年
 | 李世民平定东都 |  | 
  
	| 622年 武德五年
 |  | 穆罕默德从麦加到麦地那,伊斯兰教回历纪元开始 | 
  
	| 626年 武德六年
 | 玄武门之变,唐太宗即位 |  | 
  
	| 629年 贞观三年
 | 玄奘赴天竺取经 |  | 
  
	| 630年 贞观四年
 | 唐灭东突厥各族君长尊称唐太宗为“天可汗” | 穆罕默德和门徒占领麦加,几乎统一阿拉伯半岛,建立大食国 | 
  
	| 639年 贞观五年
 |  | 穆斯林攻入耶路撒冷 | 
  
	| 641年 贞观六年
 | 唐文成公主和吐蕃松赞干布结婚 |  | 
  
	| 645年 贞观七年
 |  | 日本孝德天皇开始推行大化革新 | 
  
	| 651年 永徽二年
 |  | 伊斯兰军攻入波斯,波斯萨珊王朝亡 | 
  
	| 660年 显庆五年
 | 唐朝联合新罗,灭百济 |  | 
  
	| 661年 龙朔元年
 |  | 穆罕默德女婿阿里遇刺而死,伊斯兰教分裂为逊尼派和什叶派 | 
  
	| 668年 总章元年
 |  | 新罗灭高句丽,统一朝鲜 | 
  
	| 683年 弘道元年
 | 唐高宗死,武则天临朝 |  | 
  
	| 690年 天授元年
 | 武则天称帝,改国号为周 |  | 
  
	| 694年 延载元年
 |  | 摩尼教由波斯人佛多诞传入中国,时称明教 | 
  
	| 705年 神龙元年
 | 唐中宗复位 |  | 
  
	| 710年 景龙四年
 | 韦后之乱,唐睿宗复位 |  | 
  
	| 712年 先天元年
 | 唐玄宗即位,次年任姚崇为相 |  | 
  
	| 713年 先天二年
 |  | 大食入侵中亚细亚、撒马尔罕 | 
  
	| 724年 开元十二年
 |  | 穆斯林到达印度河和中国西疆 | 
  
	| 732年 开元二十年
 |  | 东罗马军打败大食军 | 
  
	| 755年 天宝十四年
 | 安禄山叛乱,颜杲卿、颜真卿发兵抵抗 |  | 
  
	| 756年 天宝十五年
 | 马嵬驿兵变 唐肃宗即位
 |  | 
  
	| 757年 至德二年
 | 张巡、许远守睢阳;郭子仪等收复长安、洛阳 |  | 
  
	| 762年 宝应元年
 | 诗人李白死 |  | 
  
	| 763年 广德元年
 | 安史之乱结束 |  | 
  
	| 770年 大历六年
 | 诗人杜甫死 |  | 
  
	| 783年 建中四年
 | 朱泚之乱 |  | 
  
	| 800年 贞元十六年
 |  | 查理曼大帝加冕,称为罗马人的皇帝 | 
  
	| 805年 永贞元年
 | 王叔文改革(永贞革新) |  | 
  
	| 817年 元和十二年
 | 裴度、李愬想平定淮西 |  | 
  
	| 824年 长庆四年
 | 文学家韩愈死 |  | 
  
	| 835年 大和九年
 | 甘露之变 |  | 
  
	| 846年 会昌六年
 | 诗人白居易死 |  | 
  
	| 874年 咸通十五年
 | 王仙芝起义 |  | 
  
	| 880年 广明元年
 | 黄巢进长安,建立大齐政权 |  | 
  
	| 907年 开平元年
 | 朱温称帝,建立后梁,唐朝灭亡,五代时期开始 |  | 
  
	| 916年 贞明二年
 | 契丹耶律阿保机称帝 |  | 
  
	| 923年 同光三年
 | 李存勖灭后梁,建立后唐 |  | 
  
	| 929年 天成四年
 |  | 科尔多瓦埃米尔阿卜杜勒·拉赫曼三世宣称自己为哈里发,从而建立科尔多瓦哈里发国 | 
  
	| 935年 清泰二年
 |  | 高丽灭新罗、百济,统一朝鲜(935年-936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