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孝宗赵眘,曾名伯琮、瑗、玮,字元永,太祖之后,高宗养子。高宗独子早夭,诏选太祖之后承祀,赵昚被选中,后受禅继位。孝宗在位二十七年,高宗居太上皇二十五年,对孝宗施政有一定影响。
宋孝宗继位之初,即重用主战派,仓促北伐,遭遇失败,被迫与金议和,史称“隆兴和议”。宋金两国进入相持阶段。孝宗矢志恢复中原,继续整军备战,南宋军事实力得到较大增强。但北伐未遇有利时机,且缺少得力干将,而高宗和主和派也极力阻挠北伐,孝宗恢复中原的愿望最终落空。
宋孝宗北伐失败后,把主要注意力转向内政建设。恢复宋室皇帝勤政节俭的作风,推行改革,整顿吏治,裁汰冗员,大力发展经济。孝宗一朝在“隆兴和议”的和平环境下,社会安定,吏治较高宗朝大有改善,经济快速繁荣,百姓富足,出现“乾淳之治”的小康局面。
宋孝宗在位期间,加强君主集权,事无巨细,都要过问;且允许战和两派并存,以相互制衡;同时重用亲信,以为耳目。在重大决策上,孝宗却略显轻率,朝令夕改,易反复。孝宗在位后期,内外政策上都转向平稳,南宋朝廷又陶醉在偏安一隅的升平景象之中。
宋孝宗晚年厌倦政事,传位三子赵惇,自称太上皇。孝宗以孝事高宗,自己却晚景凄凉,与宋光宗赵惇关系恶化,五年后病逝。因孝宗葬礼,进而引发孙子赵扩威逼光宗禅位。 |